在洪蘭教授翻譯的「遠流生命科學系列新知」中,《自癒是大腦的本能》一書,吸引了許多家長的注意力。這些家長為了尋找治療孩子專注力缺失的問題而遍尋處方,他們打電話來啟端詢問,因為這本百萬暢銷書作者 Norman Doige 在書中強力引薦了「聽音整合系統」綜合聆聽系統訓練對注意力缺失症和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神奇療效。
Read More›現今的父母、老師都一心想讓孩子成績優異、多才多藝,時常安排孩子學習的課程滿滿,又加上需要很多寫功課、準備考試的時間,以致於在學校,老師會佔用了學生的下課時間、或減少體育課,用來複習重要的國語、數學課。放學後,父母又排滿了各樣的課程。看起來這都是為了學生的學業表現可以更優異而設想的好方法。但是實質上,反而是妨害了孩子的學習力。
Read More›- 每天至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
- 學齡前兒童每天應分段進行並累積180分鐘的體能活動
- 休息或下課時間加5~10分鐘的簡短活動時間
- 增加體育課時數能提高考試成績
- 培養步行習慣
- 送孩子可促進體能活動的禮物,例如球類、腳踏車,家長陪著玩
記得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年聖誕夜要出門去參加同學家的聖誕派對,出門的時候卻發現我的車胎被人刺破,所以花了點時間換上備胎,兩手又黑又髒地趕去同學家。同學在門口就問我怎麼這麼晚來,我把事情解釋了一遍,同學立刻張開雙手要給我一個安慰的擁抱,我告訴她我的手很髒,還是別抱了吧,她依然哈哈笑著給了我一個結結實實的安慰抱,才讓我去洗手。
Read More›2018年1月9日在哈佛醫學院網站上的一篇文章提到有幾種情況下,孩子會呈現專注力不足、動個不停的類似ADHD(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徵狀。
如果一個孩子動個不停、專注力不足,很容易就被家長或老師懷疑是「過動」,但是專注力的問題並不是ADHD的專利。雖然4~17歲的孩子有十分之一會被診斷出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但是專注力不足、好動、衝動這些徵狀其實還有許多更平常的原因。
Read More›最近醫學期刊「當代生物學」刊登最新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一個振奮人心的案例:一名車禍腦傷的植物人在完全無反應15年之後,醫生用刺激迷走神經的方式,僅僅一個月,就讓植物人恢復了部分意識。研究團隊透過正電子掃描,發現這名男植物人接受了迷走神經刺激治療之後,腦部主管葡萄糖代謝的區域變得活躍,而葡萄糖代謝對於心智功能至關重要。
Read More›幼兒長期睡不好、睡眠時間不足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我們一般都知道嬰幼兒需要較長的睡眠,家長大概也都知道幾歲的孩子需要多長的睡眠,但是好像比較少聽過如果幼兒睡眠不足對健康會有什麼影響。睡不夠除了會很想睡以外,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如果孩子長期睡眠不足,又會有什麼壞處呢?
哈佛醫學院小兒科做的一項研究指出:三至七歲兒童睡眠不足可能導致上小學後專注力、情緒控制、和人際關係的問題。
Read More›大部分的人以為嬰兒爬行只是個過渡期,學會走路、跑跳才重要。可是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嬰兒的爬行階段不是只有四肢的動作進步,還和腦部發展有直接關聯。所以「爬行」並不是過渡的配角,它是發育的必要階段,有絕對的重要性。
Read More›酷熱的天氣早晚漸漸有了一點點涼意,似乎也在輕聲提醒我們:暑假快要過完了。面對暑假過完要開學,孩子們生活上有許多要重新調整適應的地方。對於從幼兒園要升上小一的孩子們來說,這樣全新的開始無疑會帶來不小的壓力。家長們其實不用太擔心,啟端有很棒的開學小道具,對孩子開學後適應新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