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

早療如何改變我兒子的一生

嬰幼兒的腦和神經系統在發育中有極大的可塑性,因此「早療」對許多孩子來說,是足以影響一生的。本文是一位美國家長因孩子受惠於美國完善的早療系統而寫的文章,台灣有早療的社會福利系統,也有像啟端這樣的自費職能治療所可供選擇。但早療的重點就是「早」,越早開始、密度越高,對孩子的幫助就越明顯。

這個故事最初於2020124日在《紐約時報》育兒雜誌上發表。

我們公寓的門鈴每週都會響八次,每一次我兒子都知道現在該和他的其中一位朋友一起玩了:派翠夏(Patricia)幫助他學習上樓梯。勞倫(Lauren)幫助他用雙手滾動Play-Doh黏土。阿拉娜(Alaina)幫助他證明自己對通心粉和奶酪的熱愛。

Read More
生活力

注重孩子的生活力

我的孩子安安,今年剛要升國一,這個階段他看起來就是個跟媽媽差不多高的特大號小孩。

就一般家長比較關心的面向來看,安安是個非常普通的孩子:他成績平平、不出風頭、安靜、喜歡玩手機、愛看卡通。
他也有些跟別的孩子不太一樣的地方,像是他一年四季都短袖短褲也不會感冒;他對「表列」的事物非常感興趣;他可以輕鬆背出松山機場所有航班的相關資訊(桃機的也背,但他說太多了,背不完),對公車路線和捷運轉乘也極熟悉。

Read More

稱職老爸的職責與喜悅

我最喜歡的寓言故事中有一則是關於上天賦予三個人不同程度的才能,其中一人被賦予五項才能、第二位被賦予兩項才能而第三位被賦予一項才能。而被賦予五項才能的人運用他的勇敢和智慧,善用被賦予的才能讓他成功創造了更多的能力。我覺得每一位孩子就像被賦予五項才能的那個人,而為人父母的我們就像是這些才能的管家,勇敢且明智地發掘孩子的天賦是我們的責任。

Read More
遊戲

幼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遊戲

「業精於勤荒於嬉」或許很多人和我有同感,尤其是長輩,我的父母、師長這樣教我,當我成為母親後,自然而然地將這個觀念傳給我的下一代,和我的父母一樣,希望孩子出人頭地,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即使讀了一些幼教的書,知道遊戲對幼兒的重要性,卻仍除不去這種八股心態的影響。

Read More
自閉特質

啟端與孩子的故事——小玉

不到三歲、自閉特質的小玉,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倒在地上大哭大鬧,少與人有眼神接觸且與他人零互動,只看輪子和滾球,也不太說話,會說的字只有三個。束手無策的媽媽希望能透過啟端改善小玉的語言、情緒與人際互動,也想要知道如何幫助孩子。

Read More
焦慮

啟端與孩子的故事——小毅

小毅因為先天生理上的多重障礙,從出生就時常住院接受醫療協助。剛來啟端時,除了要加強大動作發展,媽媽主訴孩子討厭被觸摸,也不讓媽媽碰,也討厭被抱著、不喜歡趴姿,也不能接受觸碰到水,有嚴重的觸覺防禦。因此前幾堂課先教媽媽觸覺刷與關節擠壓方案、觸覺能量按摩觸覺整合按摩特殊兒童瑜伽,透過按摩的重壓覺提升副交感神經活化,減輕孩子的  焦慮 及減敏感。

Read More
情緒

啟端與孩子的故事——小羽

小羽是個 情緒 緊張焦慮度非常高的孩子,生氣或緊張時會出現撞頭、拍頭的自傷行為,此外因為有聽覺防禦和觸覺防禦,對於人多、聲音多的地方非常不喜歡,也不願意綁頭髮或被人碰觸,雖然會說「爸爸、媽媽、弟弟…」但語言能力多在玩聲音,發出無意義聲音。

Read More
發展遲緩

啟端與孩子的故事——瑞瑞

現在的家長對於早期療育深知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然而20年前卻不普及,有些家長甚至是抗拒的,但我永遠記得瑞瑞媽媽那份想幫孩子的心,也因為他的堅持及正視孩子的問題,現在的瑞瑞已經國外念書。瑞瑞媽媽當年投書國語日報,希望藉由自身經驗幫助更多家長。以下就是當年他投書的內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