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

贏得ADHD:成人和兒童的最佳生活技巧(二)

另一方面,ADHD的人通常對時間概念是非常模糊的,例如我們約好6點在某間餐廳見面,那他們就會在6點出現,不會想到要提早10或15分鐘抵達,但大部份的時候都會事與願違,因為中間可能會遇到塞車或找不到停車位等無法預料的事情,也因此就會變成說一堆人要在餐廳苦等,或是約好要一起做的事情無法準時開始,久而久之在人際關係方面就會變得不佳。

Read More
感覺統合

關於感覺統合的基本常識

 

感覺統合 (Sensory Integration; SI)最早是由美國加州大學Ayres博士於1972年提出的概念。Ayres博士將感覺分成七種,分別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及本體覺;所謂前庭覺是指身體移動時,內耳的三個半規管耳石器官會偵測身體位置是否保持平衡的感覺;本體覺則是了解自己身體位置的感覺。

Read More
坐月子

「第四孕期」:你該知道些什麼?

過去我們常聽到外國孕婦沒有 坐月子 這個麻煩,讓準媽媽們好羨慕,但是現在美國醫學界慢慢發現,對於孕婦僅止於照顧懷孕的三個孕期(一個孕期三個月)到生產為止,其實是不夠的。母親在嬰兒出生之後,身心都需要額外的關注和照顧。因此他們開始強調產後的「第四孕期」的重要性。那麼,我們有坐月子的習慣,是不是就足夠了呢?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來看看國外現在推的第四孕期的重點是什麼。

Read More
光療

量子反射整合治療方案——進階光療法

量子反射整合治療方案是低強度雷射,運用光化學的方式照射孩子的反射點,在洪蘭教授翻譯的「自癒是大腦的本能」一書中提到,此療法已有40年的歷史、三千多篇支持論文,書中不乏該療法對於腦傷、自閉症、過動症、中風和憂鬱症的成功案例。

Read More
知覺動作活動

知覺動作活動的運用及成效

首先我們想一想,小朋友為什麼每天要做早操律動呢? 因為運動可以使頭腦清醒、筋骨獲得舒展、有助穩定情緒、使心情愉快、感官知覺更敏銳、促進心智功能、提升記憶力並能促進腦神經的成長。研究報告證明:每天運動的學生比不運動的學生,一段時間後,前者的學業成績較後者有明顯的進步,精準、協調的動作能促進腦神經的發展。

Read More
新生兒

小寶寶趴著、多動 好處多多

新生嬰兒出生後,通常就會用包巾包裹起來。但這樣到底是對新生兒好還是為我們大人方便?寶寶被包巾包起來,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夠溫暖,被包住的寶寶就像被困住一樣,無法自由伸展雙手、雙腳。當我們幫他洗澡或換尿布時,他瘋狂地亂動,這也讓父母感到崩潰,但這是他一天之中短暫能移動胳膊和腿的機會。他有多賣力地動,就表示他有多想解開束縛自由活動。因此若我們能提供新生兒足夠的溫暖環境,那麼寶寶就能裸體,自由自在地活動手腳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