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睡飽,對工作效率影響有多大,上班族應該都很有感。多項研究顯示,睡眠不足與含酒精飲料一樣,對我們的認知和協調有負面影響。
Read More›常聽人們說:右撇子的人,左腦的主導性較高。科學研究也提到,左腦較發達的人,在語言、數理邏輯、組織、統計、分析性解決問題能力較強。而右腦較發達的人,則是在空間知覺、情感發揮、藝術表達、整體性問題解決能力較強。
很有趣的是,人類的大腦對雙耳聽到的聲音的處理優先順序也不同,哪一耳的訊息被優先處理,則是所謂的「優勢耳」。
Read More›你一定看過賽跑的槍聲響之前的「預備!——開始」,或是坐在攝影機前的主播被問到 “Are you ready?” (準備好了嗎?)這些場景,你可曾想過我們每一個人在人生中都有很多次類似的情境。那麼,在每一個需要我們表現出最登峯造極的演出前,我們的神經系統到底應該如何「預備好」呢?
Read More›「老師,我跟你說,真的好神奇喔!」小宇激動地跑過來跟我說。
我好奇地回問「怎麼了?」
「那天你幫我做的那些按摩,很像施了魔法一樣,我覺得我變勇敢了!」
小宇說完這些話後,便興奮的跑走了,留下一頭霧水的我。
Read More›有研究指出,在一個幼稚園裡面,相較於九月出生的孩子,八月出生的孩子有多出30%的機率被診斷出 ADHD ,而這其中的25%則會因被診斷出ADHD而進行治療。難道獅子座比處女座容易得 ADHD 嗎?
Read More›「咦?老師,為什麼原始反射整合這麼重要啊?」
這是很多家長會想要問的問題。其實原始反射整合不完整不是單純的動作模式錯誤,或是只單純影響孩子的動作能力,反射其實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情緒、學習等多重方面。
Read More›小蓉常常咬手指甲,媽媽每次看到都會制止他,告訴她手有很多細菌,這樣會生病,請小蓉別再咬手指甲,但最近這種行為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愈演愈烈。
Read More›人類微生物,也就是所謂的腸道健康,是由不同菌種在人體內構成的菌群,這些菌種與人體共同進化,最終成為益於人體的好菌。雖然研究者相信每個人的獨特微生物群在一個人出生後的1000天以內就已成形,但還是有許多不一樣的方法能改變腸道健康。
Read More›近期虐童新聞不斷上演,喚起大眾對兒少議題的關心,從新聞事件看來,還是有部分父母藉由體罰作為管教孩子的方法,總覺得孩子不聽話就是打的不夠,但從美國兒科學會近期發表一項「有效的紀律教出健康孩子」的說法看來,「打罵」的管教方法,是最糟且無效的處理方式,而且還會為孩子帶來長遠的負面影響。
Read More›許多人會將新年當成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在這個時機許下心願,期望自己能達成。然而,改變自身行為就如同學習一個新的技能,要心想事成可不是容易的事。說到底,改變行為就是讓腦袋學習一個新的任務,將任務轉變成習慣後融入日常生活中。這個過程就跟學習煮飯、說話及走路是一樣的。要建立一個新的習慣,除了完善規劃外還必須付諸行動,且時常要檢討自我是否還有進步空間。那麼,讓我們在2019年學會持之以恆的訣竅,以完成新年的新希望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