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在啟端大約半年的時間。他學校學期結束時候都有一個期末上台報告,需要自己做一張海報,還要上台說明海報的內容。上學期他是完全放棄的,海報沒做,也沒有預備說明。
經過這半年,老師都看出來他的明顯改變,我也注意到他的穩定度高了非常多。
Read More›弟弟在啟端大約半年的時間。他學校學期結束時候都有一個期末上台報告,需要自己做一張海報,還要上台說明海報的內容。上學期他是完全放棄的,海報沒做,也沒有預備說明。
經過這半年,老師都看出來他的明顯改變,我也注意到他的穩定度高了非常多。
Read More›我的孩子三歲多的時候疑似 發展遲緩 ,去啟端前在復健診所做語言、職能、物理及心理治療快二年的時間。由於幼兒園與早療巡輔老師跟我反應孩子的進步緩慢,覺得這間診所效果有限,建議我們再多找一家。與孩子爸爸討論下就決定到啟端來試試。
Read More›小希出生在美國疫情爆發的開始,從出院到兩歲多回台上學這段期間,幾乎24小時都與父母在一起,一歲開始去公園玩時,在遊樂設施上,只要有其他孩子靠近,小希會盡力地靠邊讓其他孩子先走,與父母的朋友聚餐,也需要「歡」上一些時間才能入座,回台灣上學的剛開始,小希花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觀察整個教室,不參與工作,團體時間雖然會跟著跳舞、跟著回答老師,但堅持處在教室的另一端,幸運的是她有個好老師,陪著父母一起等待她願意的時間。
Read More›小育二歲多時因為鮮少有 口語 產出,就連覆誦的意願都沒有,有時跟他說話感覺他都沒在聽,也容易因小事生氣、崩潰。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進行醫院的早療課程。剛聽到要上早療時,覺得很可怕,感覺孩子被貼了標籤一樣內心極其無助。
Read More›Read More›Toby 是非常多年前的 腦傷 個案,這麼多年來,他只要有開心的成就,就會開心地打越洋電話來台灣跟吳老師說。當年醫生宣判「無藥可救」的孩子,如今可以上班、有很多朋友、有豐富的休閒生活。媽媽也十分感佩吳老師當年的協助,特別寫了這篇文章要跟大家分享。
吉是家中第三個寶貝,當時因家長工作且無法兼顧下,出生幾個月後暫時請長輩代為照料。在出生至2歲的成長過程中,因相處時間較短,所以並未特別留意發展異狀。但過2歲後覺得辭彙量比同齡少,爲增加語言刺激,於是2歲半左右申請進入幼兒園。在幼兒園老師觀察下,覺得在園內期間很少聽到孩子的聲音,於是在建議下趕緊至醫院申請聯合評估,評估出有專注力不足、感覺統合失調、語言發展遲緩等多種問題,最後在報告書上的診斷為 自閉症 。想當然而,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早療課程。
Read More›娜娜從3個月時被醫生發現脖子偏軟開始,我便開始關注娜娜的各項發展,訪遍各科西醫、中醫,開始關注任何可以幫助孩子發展的各種訓練方式,也是從網路資訊以及復健治療所的家長分享中得知了啟端。
Read More›哲哲因為出生無胎動,急救約12分鐘,醫師告知屬於腦白質病變,出院即開始進入早療。為了幫助孩子,我們上遍各大醫療院所的早療課程,但焦急的我看著哲哲應具備的能力還差一大截,擔心不知道現有課程對孩子來說是否足夠,因此在哲哲一歲半的時候接觸了啟端。
Read More›看著缺氧腦傷後遺症的浩浩只能仰躺著一動也不能動,連順利呼吸都顯困難。
浩浩因此常常會嗆到,再加上他全身張力高,常處於全身用力的狀況,因此第1堂課就幫他做量子反射整合治療方案,大概在療程準備點快結束時就明顯地感覺到他開始放鬆了,接著做神經反射整合療法的Moro反射時便發現他呼吸開始變得越來越順、平穩,頻率也愈趨規律,在做觸覺整合按摩時做著做著他就睡著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