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宥6個月大就會站,開始學會走後對事物有探索的慾望,但在1歲半時就發現叫他都不回應、眼神接觸較少、幾乎沒有口語,最多只想講他喜歡的英文字母。由於我本身有職能治療師背景,對於孩子的發展一直都非常關注,因此帶他去醫院評估,雖然心智科醫生覺得還可以再觀察,但我希望盡早確診、盡早朝這個方向幫助孩子。宥宥除了有典型的自閉症特質外,他也有肢體協調差及低肌肉張力等問題,我知道感覺統合可以幫助孩子,因此花了些時間了解市面上的各大機構,最後決定落腳啟端。
Read More›小珍的故事,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十七歲大的小珍,亭亭玉立。從小學起就在學校的舞蹈課表現出色,盡全力練舞。優秀的她後來也得以進入國家級的舞蹈團。他各方面的表現都令人欣慰:主動自發、不需要媽媽費心、自己顧好該做的事、凡事積極努力向上。
這麼好的一個孩子,其實也是走過一段早療的日子,後來靠著姨媽的幫忙及自己的毅力和努力成就了自己的潛力。
Read More›小毅因為先天生理上的多重障礙,從出生就時常住院接受醫療協助。剛來啟端時,除了要加強大動作發展,媽媽主訴孩子討厭被觸摸,也不讓媽媽碰,也討厭被抱著、不喜歡趴姿,也不能接受觸碰到水,有嚴重的觸覺防禦。因此前幾堂課先教媽媽觸覺刷與關節擠壓方案、觸覺能量按摩、觸覺整合按摩、特殊兒童瑜伽,透過按摩的重壓覺提升副交感神經活化,減輕孩子的 焦慮 及減敏感。
Read More›現在的家長對於早期療育深知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然而20年前卻不普及,有些家長甚至是抗拒的,但我永遠記得瑞瑞媽媽那份想幫孩子的心,也因為他的堅持及正視孩子的問題,現在的瑞瑞已經國外念書。瑞瑞媽媽當年投書國語日報,希望藉由自身經驗幫助更多家長。以下就是當年他投書的內容:
Read More›小星、小艾是一對在啟端上了六個月課程的小班、中班可愛姊妹花。
Read More›喆喆是我的第二個小孩,從嬰兒期就覺得翻身、學坐都比姊姊慢,一直都在關注他的發展,直到出生10個月時去馬偕,基因檢測找不到任何原因,照核磁共振,醫生說腦沒問題,但胼胝體較薄、且神經數比一般小孩少。持續在醫院做早療,因為希望給孩子更多刺激,因此在喆喆快1歲多時來到啟端。
Read More›亭亭因小頭症,從1歲多就開始在台大做早療,但因為一周一次、每次30分鐘且較偏靜態活動,雖然也有上體操課,但對於她的動作能力還是進步有限,因此在幼稚園老師的鼓勵下,決定來到啟端諮詢。
Read More›吳老師和陪伴訓練的治療師們您們好:
和妳們分享孩子在啟端治療後的進步,因為你們,我才能看見孩子進步的點點滴滴,寫這封信是因為想要告訴你們,啟端的治療成就孩子的進步,也讓學校老師雀躍不已,所以想把這份喜悅與興奮的心情傳遞給妳們,藉由分享也希望給啟端治療團隊鼓勵。
Read More›小允,出生後一個月便確診「小胖威利」(普瑞德威利症候群,英語:Prader-Willi syndrome,縮寫:PWS),嬰兒期最主要的症狀是肌肉張力低,造成進食困難,就此開始在大型醫院接受早期療育。大約在小允1歲多時,醫院治療師開始訓練小允的精細動作,甚至是拿剪刀來訓練,看得我心驚膽顫,詢問醫師拿剪刀用意,醫師回說:「要訓練虎口力道」,我反問:「難道不能用撕貼紙、夾夾子等其他較不危險的方式訓練嗎?」此時醫師才回:「也可以啦」才讓我停止擔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