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More›Toby 是非常多年前的 腦傷 個案,這麼多年來,他只要有開心的成就,就會開心地打越洋電話來台灣跟吳老師說。當年醫生宣判「無藥可救」的孩子,如今可以上班、有很多朋友、有豐富的休閒生活。媽媽也十分感佩吳老師當年的協助,特別寫了這篇文章要跟大家分享。
丁丁幼兒園畢業典禮要進行大鼓表演,緊鑼密鼓進行大鼓訓練時,老師發現孩子的專注力不足,推薦我來啟端,上課一陣子後,孩子狀況改善便畢業了。
Read More›朋友都羨慕我的孩子很乖很安靜,但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直到阿宏3歲時仍不敢爬樓梯,上下樓都要我們抱著,不喜歡走路,溜滑梯、盪鞦韆、鑽樹洞等,在公園只玩石頭,公園裡小朋友超過2個就想離開,再加上在幼兒園適應不良,因此下定決心面對問題。
Read More›孩子上課光玩2坨衛生紙就可以玩很久,總是出神的他經常被導師反映注意力不集中,每節課後導師都要抓他特別交代今天上課內容跟功課,為了改善專注力也有到坊間知名的專注力中心,但當初評估是說孩子有手眼協調的問題,跟導師溝通後便換座位,卻未能改善問題。
Read More›森森是我們的第一個小孩,自嬰兒期到兩歲並沒有發現有甚麼特別的不同,兩歲之後那時幫忙照顧的爺爺奶奶開始有反映森森的脾氣不太好,容易發脾氣,後來慢慢發現他對某些事物有異常的堅持,對喜歡的東西會很執著,對事物有他自己的規則不太能接受改變!我們本來也覺得那只是小朋友成長中的過程,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一直到了四歲上幼稚園和別的小孩相處才發現真的與別人不太一樣啊!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們去醫院做了評估,得到的報告是高功能自閉症。
Read More›吉是家中第三個寶貝,當時因家長工作且無法兼顧下,出生幾個月後暫時請長輩代為照料。在出生至2歲的成長過程中,因相處時間較短,所以並未特別留意發展異狀。但過2歲後覺得辭彙量比同齡少,爲增加語言刺激,於是2歲半左右申請進入幼兒園。在幼兒園老師觀察下,覺得在園內期間很少聽到孩子的聲音,於是在建議下趕緊至醫院申請聯合評估,評估出有專注力不足、感覺統合失調、語言發展遲緩等多種問題,最後在報告書上的診斷為 自閉症 。想當然而,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早療課程。
Read More›娜娜從3個月時被醫生發現脖子偏軟開始,我便開始關注娜娜的各項發展,訪遍各科西醫、中醫,開始關注任何可以幫助孩子發展的各種訓練方式,也是從網路資訊以及復健治療所的家長分享中得知了啟端。
Read More›哲哲因為出生無胎動,急救約12分鐘,醫師告知屬於腦白質病變,出院即開始進入早療。為了幫助孩子,我們上遍各大醫療院所的早療課程,但焦急的我看著哲哲應具備的能力還差一大截,擔心不知道現有課程對孩子來說是否足夠,因此在哲哲一歲半的時候接觸了啟端。
Read More›或許囿於有限時間、健保給付範圍等因素,往昔在醫療院所接受的復健療程多半較為零碎,類似「見招拆招」,側重在行為修正、認知改善等介入模式。當然,這些治療模式確實有其一定的效果。但孩子若有情緒發展的問題,不將情緒調節的介入模式(以情緒為學習基礎)納入主要考量,那麼要啟動孩子的學習意願,或是想和他建立進一步的信任關係,是有困難度的。因為這是自己過往帶孩子上各式復健課所面臨的難題,也因此開啟了來「啟端」上課的契機。
Read More›自閉兒阿明來啟端的時候,許多生氣時大叫、自傷行為、啃咬非食物的物品、無法入睡,狀況相當激烈。這些狀況讓家人非常辛苦,要帶他出門困難重重,又常常要忍耐旁人的指指點點、甚至是排斥。但最辛苦的,還是他自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