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經歷挫折、阻礙和挑戰,但反應程度不一。部份患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人,在面對微不足道的挫折感會產生過大的反應。研究指出,這些人在處理挫折、不耐煩、憤怒和興奮的情緒時所面對的挑戰遠大於一般人,那是因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缺乏抑制力會阻礙這些人調節情緒的功能,使他們無法正常地控制情緒,導致情緒大量湧出。
Read More›如果父母想要幫助他們的孩子在幼年時發展語言相關技能,一起閱讀睡前故事並不是唯一的方法。
Read More›有些孩子一刻都靜不下來,像是裝了鹼性電池一樣,總是有用不完的精力,讓家長每天都非常疲累,也不知該如何應付。其實這些孩子的過動行為,大部分是腦幹「網狀系統」的問題。
Read More›感覺調節是什麼?
感覺調節(Sensory Modulation)是指大腦能將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溫度、速度等等的感覺刺激量調整到適當程度,使身體能產生適當的反應行為。舉例來說:觸覺的刺激量正常的時候,我們可以正常感覺到各種觸感、對家人的皮膚碰觸能產生安全感的反應,但是如果觸覺刺激過高,孩子就會對某些材質的觸覺刺激無法接受,甚至不給家人抱。感覺調節對孩子的生活表現和學習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當調節功能失調時,孩子感受到的世界和我們感受的十分不一樣,受這些感覺過度或不足刺激的影響,孩子會容易分心、失神或過度亢奮,導致工作效率低或無法完成工作。
Read More›「為什麼我的孩子國字或單字都記不起來,甚至有反字的狀況,閱讀時常出現跳行/漏字?」許多學齡孩子的家長向我們提出這樣的問題。當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時,許多家長第一個想到的原因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Read More›人是群居的動物,打從出生我們就開始不斷的與他人互動,家庭是孩子參與的第一個小團體,進入幼稚園時,開始與家人以外的人互動,遵守老師的指令、與同儕玩耍並一同建立生活的規律,學習輪流、等待甚至合作,為進入小學準備;進入小學以後,社交的需求更多,人際互動技巧更加重要,甚至影響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因此社交技巧是不容忽視的一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