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是個五歲半的小女娃,漂亮的臉龐配上晶亮的雙眼,看了就讓人喜愛,直覺是個好可愛好聰明的孩子。可是媽媽為什麼帶著她千里迢迢的從蘇州來找我呢?我們來看看玲玲的日子是怎麼過的、媽媽的焦慮從那兒生出來的吧。
Read More›嬰幼兒的腦和神經系統在發育中有極大的可塑性,因此「早療」對許多孩子來說,是足以影響一生的。本文是一位美國家長因孩子受惠於美國完善的早療系統而寫的文章,台灣有早療的社會福利系統,也有像啟端這樣的自費職能治療所可供選擇。但早療的重點就是「早」,越早開始、密度越高,對孩子的幫助就越明顯。
這個故事最初於2020年1月24日在《紐約時報》育兒雜誌上發表。
我們公寓的門鈴每週都會響八次,每一次我兒子都知道現在該和他的其中一位朋友一起玩了:派翠夏(Patricia)幫助他學習上樓梯。勞倫(Lauren)幫助他用雙手滾動Play-Doh黏土。阿拉娜(Alaina)幫助他證明自己對通心粉和奶酪的熱愛。
Read More›Read More›患有感覺處理障礙的兒童可能會對吵鬧的聲音感到渾身不自在、挑剔接觸肌膚的觸感、甚至總是撞到或撞倒東西。他們一定很想努力脫離這樣的狀態。使用這些經過OT認可的感覺友好活動和感覺玩具,可以幫助他們在家中就可以學會管理自己的感官。
約翰.繆爾(John Muir)是一位美國環保運動領袖,他曾說「走進大自然,總有超出預期的收獲」。這是將近130年前的事情,當時,這位自然環境保存主義者幫助建立了「塞拉俱樂部」(是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一個草根環境組織)和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21世紀是科技的時代,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著各式各樣的3C產品,但過多的3C是會給我們每個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困擾,特別是ADHD的孩子,但我們是可以扭轉頹勢的,跟著我們一起來看看大自然療法是如何幫助我們ADHD的孩子。
Read More›最近風靡全球的《集合吧!動物森友會》吸引無數玩家來當島主,在遊戲裡面,玩家可自由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打造一座完全屬於自己心目中所嚮往的樣子,像是完全生活在遊戲裡的主角一樣,大人們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沉浸在這款遊戲中,相同的情況在我們孩子身上也是很普遍,因為孩子也會把自己投射在電玩中,然而,當ADHD孩童過度專注遊戲並呈現上癮狀態時,就不是一件好事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和平的與孩子重新建立新規則,來改變玩遊戲習慣?
Read More›長年旅居國外的我,為了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因此從幼稚園就讓珊珊念國際學校,去年由於珊珊常常在學校發脾氣、老師若拿走她手上正在玩的玩具,她就馬上大哭、還會抓自己的臉到流血。因此學校老師請我到學校,並希望珊珊可以暫時不要到學校,怕她會傷害別人、傷害自己,此外也強烈建議讓我帶珊珊去看醫生,老師覺得珊珊有 社交障礙 ,有可能是自閉症。當下的我,腦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要怎麼回應老師。
Read More›2020年的一開始,就因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狀病毒(新冠肺炎)打亂了許多人原本的生活模式,讓原本好不容易建立起生活常規的ADHD的孩子和成人對於變樣的居家生活方式感到不知所措或甚至是不切實際,因為他們無法預測這樣的日子何時結束。但其實換個角度想,何不利用這樣的機會和時間來讓自己養成健康的習慣,例如運動和健康飲食可幫助緩解煩躁和絕望。
Read More›凱凱目前是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最讓媽媽困擾的就是凱凱常常發脾氣,在學校常和同學吵架、在家則常常和妹妹打架,有時候甚至會對媽媽動手,老師和媽媽都相當苦惱。
Read More›不到三歲、自閉特質的小玉,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倒在地上大哭大鬧,少與人有眼神接觸且與他人零互動,只看輪子和滾球,也不太說話,會說的字只有三個。束手無策的媽媽希望能透過啟端改善小玉的語言、情緒與人際互動,也想要知道如何幫助孩子。
Read More›我對牙牙印象很深刻,除了第一天上課不肯進治療室,50分鐘的療程我發現才5歲的他「真的很不開心」,緊張焦慮感高、沒有安全感、無法與我眼神接觸、多數時間都是僵坐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