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升國中是很多人求學階段面臨的挑戰,新學校及新同學的適應、突然驟變的高難度課業、截然不同的師生互動、激烈的同儕競爭等等,在在讓小六學生對升國中焦慮不已。最近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教育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用學長姐的成功案例為背景,準確地告訴小六生,他們在升學中所經歷的一切感受是正常且暫時的,且校方所有工作人員也都會支持並幫助他們,將能有效緩解學生對適應新轉變的恐懼所產生的焦慮。
Read More›你發現自己常常擔心這、擔心那嗎?是否對可能會或可能不會發生的事情感到焦慮和緊張?如果是這樣,你可能是數百萬患有焦慮症的人之一。
Read More›「我常常被主管、同事認為做事不用心、拖拉、懶惰、時間管理有問題。但我真的很努力改進,也在網站搜尋「如何有效時間管理」的文章,並試著將待辦事項寫在日曆提醒自己,但最終我還是會忘記。對於工作、人際關係真的感到非常沮喪。」這是 Alice 諮詢時告訴吳老師的。
Read More›Read More›「吳老師:時間過的太快了,今年3月 Toby 已過30歲生日,我們到了 Toby 出生地加勒比海 Martinique 島,Toby 是個重感情的人,看到我們曾經住的房子、出生的醫院,感觸很深。20年前我怎麼也想不到能夠完成Toby的心願再次回到這裡,非常感謝20年前能在台灣遇到您,幫助 Toby、幫助我們全家。」
也許你以為放鬆之後入睡,壓力、 焦慮 在睡眠期間就遠離了我們。但事實證明, 焦慮 其實與睡眠緊密相關,即使你處於深層睡眠狀態,你的焦慮感受也會顯現出來。驚醒、盜汗,甚至反覆出現的夢,這些症狀都可能是 焦慮 已經開始悄悄地影響你的睡眠品質。
Read More›「老師,我跟你說,真的好神奇喔!」小宇激動地跑過來跟我說。
我好奇地回問「怎麼了?」
「那天你幫我做的那些按摩,很像施了魔法一樣,我覺得我變勇敢了!」
小宇說完這些話後,便興奮的跑走了,留下一頭霧水的我。
Read More›選擇性緘默 症多半好發在幼兒園或小學階段,至今仍有許多人認為選擇性緘默症是因為家庭創傷所引起,但其成因非常複雜。根據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統計,每140位小孩就有一位選緘。
Read More›孩子會出現咬指甲、摳手指、揉捏衣角的行為,其實是因為孩子對於手部觸覺、本體覺、口腔本體覺等有其需求,因為對這些感覺不滿足,所以在課堂上就常常可見孩子不斷摸小文具,或邊搓揉手指邊上課,甚至還有些孩子會有轉筆、抖腳的狀況,老師或家長通常看到孩子以上的動作,都以為孩子無法專心,事實上這些動作是能有效提升專注力的關鍵,因為唯有滿足孩子的需求,才能在課堂上專心聽課;若老師或家長不知道這些行為背後的神經機制,制止孩子,則會得到反效果。
Read More›「安定舒適整合課程」是一套新的課程,這套課程用非常有趣的方式——聽音樂——來進行。這套做起來輕鬆愉快的課程背後卻有非常堅實的醫學理論做後盾,還有專業研發團隊長達20年的努力,讓這個課程真正落實成為一套強大的工具,幫助孩子們能從焦慮不安的各種狀況中走出來,像是睡眠障礙、消化問題、焦慮緊張、社交問題等等都可以看到改善,讓孩子之後的感統課程做起來能更快見效,治療師的治療事半功倍。
Read More›亞文是個帥氣的大學生,聰明的他唸的是頂尖的國立大學。他是一年前來到啟端的。那個時候,他沒有辦法跟同儕互動,情緒控制出現嚴重問題,大大影響生活和學習。他曾經去尋求精神科的協助,嘗試過數種治療方式,後來才發現精神狀況其實很穩定,精神科醫師也沒辦法改善他的問題。亞文那時候已經打算休學,情緒起伏太大,讓他生活大亂,非常沮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