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More›研究發現:我們小時候玩的許多遊戲,對於執行功能、工作記憶、及自我控制都有正面的影響。
Read More›Toby 是非常多年前的 腦傷 個案,這麼多年來,他只要有開心的成就,就會開心地打越洋電話來台灣跟吳老師說。當年醫生宣判「無藥可救」的孩子,如今可以上班、有很多朋友、有豐富的休閒生活。媽媽也十分感佩吳老師當年的協助,特別寫了這篇文章要跟大家分享。
哲哲因為出生無胎動,急救約12分鐘,醫師告知屬於腦白質病變,出院即開始進入早療。為了幫助孩子,我們上遍各大醫療院所的早療課程,但焦急的我看著哲哲應具備的能力還差一大截,擔心不知道現有課程對孩子來說是否足夠,因此在哲哲一歲半的時候接觸了啟端。
Read More›宥宥6個月大就會站,開始學會走後對事物有探索的慾望,但在1歲半時就發現叫他都不回應、眼神接觸較少、幾乎沒有口語,最多只想講他喜歡的英文字母。由於我本身有職能治療師背景,對於孩子的發展一直都非常關注,因此帶他去醫院評估,雖然心智科醫生覺得還可以再觀察,但我希望盡早確診、盡早朝這個方向幫助孩子。宥宥除了有典型的自閉症特質外,他也有肢體協調差及低肌肉張力等問題,我知道感覺統合可以幫助孩子,因此花了些時間了解市面上的各大機構,最後決定落腳啟端。
Read More›一位媽媽在收養了孩子後,雖然發現孩子是 唐寶寶 ,但依然沒有放棄,為她找到適合的課程,和他一起為健康的身體努力!
Read More›有許多孩子被確診 ADHD 後都不太明白 ADHD 的診斷所代表的意思是什麼,很多孩子認為 ADHD 就是自己無法專心,但實際上他們在自己有興趣事情上面的專注力是可以很長的,所以孩子本身甚至家長們都不太瞭解 ADHD 除了專注力不足以外還包含了哪些其他症狀以及造成 ADHD 真正的問題出在哪裡。
Read More›量子反射整合治療方案是低強度雷射,運用光化學的方式照射孩子的反射點,在洪蘭教授翻譯的「自癒是大腦的本能」一書中提到,此療法已有40年的歷史、三千多篇支持論文,書中不乏該療法對於腦傷、自閉症、過動症、中風和憂鬱症的成功案例。
Read More›Read More›這是一個美國媽媽的故事。故事的開始,要從帶她兒子去看兒童發展科的那天說起……
腦部缺血、缺氧,造成2歲多的小敏發展遲緩,為了幫助孩子,媽媽自小敏出生後便開始蒐集許多發展遲緩的原因、治療方式等相關資料,只要是有人說能幫助孩子的,他一定馬上去試,不願錯過任何一個能幫助孩子的機會。試過各種方式其效果都很短暫,最後媽媽開始在內地讓小敏做早療、感統課程,起初小敏也真的有進步,但持續一陣子後,覺得孩子的進步停滯了,更糟的是孩子開始抗拒上課。
Read More›Read More›「要放棄你孩子可以變成正常人的想法」曾被專家這樣告知、丈夫認為孩子沒問題的迪亞哥母親,靠著自身的直覺與毅力,經歷了8年的努力,終於找到適合孩子的治療方式,讓孩子脫胎換骨,一起來看看這位母親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