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2017
by 啟端編輯
遊戲不只是遊戲——學齡前兒童學習力的關鍵
運動不只好玩,
還能發展孩子全身的協調、和認識如何運用他們的身體的知識。
孩子們是藉由「玩耍」來認識這個世界和自己的身體的,對他們來說,「玩」的意義遠大於玩耍本身,這是他們這個階段所能做最重要的事。大部分的家長和學齡前老師都知道,孩子們在被鼓勵去冒險探索環境的狀況下學習成效最好。
各種肢體動作和姿勢是遊戲的基本要件。學齡前幼兒需要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探索他們的世界,如果他們無法掌握他們身體活動的要領,他們面對未來要學習像是閱讀這種難度更高的技術時,就會困難重重。
讓我們來看一下學齡前幼兒遊戲時的動作都有些什麼意義:
- 重力和動作的感知:玩公園裡的遊樂器材,或是改變姿勢(像是倒掛在單槓上),孩子們都需要用到重力和動作的感知來判斷自己在空間中的什麼方位。
- 左右協調:需要身體左右兩側同時用合作技巧的活動(例如從平台上躍下),是需要很好的左右協調來完成的。
- 平衡和姿勢:當孩子們單腳站立時(例如在平衡木上),能無意識地運用肌肉自發而微妙地對感覺資訊做出反應。
- 觸覺:讓孩子們在沙坑玩沙是他們運用觸覺學習認識環境的方法之一,他們要運用觸覺學習關於形狀、大小、質感、和溫度的這些皮膚感覺。
- 位置感知:孩子們在爬樓梯的時候一定知道手腳該彎曲到什麼程度、或是該伸多長。就算他們矇住了眼睛,他們的位置感知也會告訴他們如何碰觸到下一階。
- 運動技能:學習諸如玩呼啦圈之類的特定運動技能仰賴於感覺訊息的有效解釋、足夠的平衡和姿勢、以及良好的左右協調。
在0~6歲的年紀,遊戲不只是最佳的學習方式,還是在這個關鍵的發展期中腦部發展的養分。如果孩子沒有足夠的大自然活動和遊戲經驗,他們在開始上學的階段就會顯得笨拙、不容易專注、無法控制情緒、缺乏解決問題的方法、表現出社交方面的困難。近年來我們看到孩子的童年漸漸浮現出越來越多像是感覺、認知、動作協調的問題,部分的原因就是年幼的時候缺乏活動和出去玩的機會。所以,學齡前幼兒的活動能帶給孩子們的歡笑、心肺功能增進、肢體的強健,這些還只是表面顯而易見的好處。真正帶給孩子最重要影響的,其實是腦部因著對環境、自己身體的資訊充足,而有更完善的發展,從大肌肉到小肌肉的控制都更準確、學習力、專注力都會更好。
想要讓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前有更好的學習力基礎,真心建議家長:讓孩子多到戶外玩吧!
Photo by: Phalinn Ooi